之前给朋友写的杂志稿子,在这里暗暗发一下混个更。
该杂志最近有个新企划,是借着旅游散步的由头,介绍一些历史风物或传统艺术。
我想着干脆试着说服他,跟他说我每期给你写连载吧,不过全是聊东吴就是了😂
话说我一直想干旅游杂志的编辑,却在完全不相干的杂志社里打磨了十年。
但梦想还是可以有的,对吧?

***

梅花山下,天子沉睡千年

***

最近有一则考古新闻引起三国迷的关注,就是在安徽当涂县发现一处东吴高级墓葬。虽然早在唐朝时期就已被盗墓贼“拜访”,但墓穴本身的券顶结构大致保存完好,并出土不少具有价值的陪葬物品,对于研究三国孙吴的区域文化与断代历史都非常有帮助。
由史料记载与民间传说推测,墓主极可能是孙吴第三任皇帝孙休。由于被各种影视手游改编的《三国演义》侧重魏蜀之争,导致许多人对第三国孙吴并不熟悉。提到孙吴的人物,最有存在感的莫属在“赤壁之战”与“甘露寺提亲”有所着墨的周瑜、小乔、孙权、孙尚香等人。孙休就是开国皇帝孙权的第六子,但估计《三国演义》的铁粉也不知道他是谁,疑似为孙休的坟冢,也被模糊概称为“天子坟”。
与前几年激起千层浪的曹操高陵相比,“天子坟”的发掘大概只是一圈涟漪。而大多人或许也不知道,孙休的父亲,也就是与曹操、刘备鼎足而谈的孙权,其墓址就在南京,还是知名旅游景点。

*

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里明确记载,孙权“谥曰大皇帝…(中略)…葬蒋陵。”这个“蒋陵”就在今南京市钟山风景区内(还是首批的5A景区)。南京城所谓“龙蟠虎踞”,龙蟠便是钟山。这座山不同凡响,风水奇佳,因为山上“沉睡”了三个大人物,分别是孙权、朱元璋与孙文。后两者的陵寝分别为知名的“明孝陵”与“中山陵”,相信许多人对于明孝陵憨态可掬的神道石兽,与中山陵望而生畏的超长阶梯印象深刻。
民间盛传:当年朱元璋为自己开陵造墓,怎料竟然挖到孙权他老人家,朱元璋念在孙权当年也是一方豪杰,笑言“不如让孙权给我看门”,于是将神道绕开孙权的陵寝,导致如今的明孝陵神道折了个弯。且不论这个“看门论”的真实性,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的科研人员,确实曾经利用现代精密磁测技术,在明孝陵旁的小山头进行勘探,果真发现有“甲”字形状的巨大地下建筑物,规模为帝王之穴,佐证史料,当为孙权墓无疑。
今日在明孝陵神道旁开出一条小路,入口处有着孙权墓址纪念碑,沿路而上,就是孙权纪念馆。比起明孝陵的游人如织,此处显得格外清幽,或许世人早已遗忘,南京之所以为“六朝古都”,正始于1800年前孙权在此筑石头城。
孙权墓所在的这块小山头,昔日称为“吴王坟”或“孙陵岗”,上世纪30年代,由于开建中山陵,开始大片种植梅花,让本有几分寂寥肃穆之气的帝王坟,换上极为优雅婉约的名字——梅花山。梅花山如今包含在钟山风景区中,因为漫山近4万株的梅树,获得“天下第一梅山”的称号,而孙权就静静长眠在这片广袤花海中,千年复始,梅影疏斜,芳华更迭。
梅花植株并不像樱花那般繁密若盖,梅苞间距较疏、梅枝更为开散错落,花色从纯白、粉红到艳红,伸展五瓣,吐着嫩黄色的蕊心。每逢新年过后,春意始发,梅花初绽便为萧索的山头抹上复苏的红妆。在南京乘坐地铁2号线抵达“苜蓿园”站,便到达钟山景区,缘着明孝陵景区路上山,就会经过梅花山。从梅花山头的博爱阁眺望大片梅林,如同在梅海之巅,看游人穿梭,似鱼群欢快。
梅花同时也是南京市花,每年的2月至3月,当局会应景举办“梅花节”。今年的梅花节刚好碰上西洋情人节,梅花山上不再只有围着明孝陵石像拍照的旅行团,也不再只有走山健身的大爷大妈,还多了不少高举自拍干的小年轻,青春气息随着清雅梅香扑面而来。毛泽东填《卜算子·咏梅》写道:“俏也不争春,只把春来报。待到山花烂漫时,她在丛中笑。”所当应如是。

*

其实南京早在东晋时期就有栽种梅花的纪录,这片穿越了1500年依旧盛放的梅岗,就在另一处也带有优美梦幻之名的景点——雨花台。说来巧合,雨花台如今是为人所熟知的烈士陵园,一处长宁之所,与梅花山上孙陵岗相映成趣。
让我们摊开南京地图,画出一条著名景点旅游路线:建于明朝的“中华门”,曾是孙吴太初宫的朱雀门。朱雀门外为护城的“秦淮河”,过河的摆渡口为朱雀航,渡了航,也就出了宫。宫外向南,一条干道通往民居,干道旁是达观显贵的高档住宅区,此处有个如雷贯耳的名字——“长干里”。
李白诗云:“郞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”的长干里,正在于此。而长干里再向南,就是雨花台,三国时叫聚宝山;如今的中华门,在明朝时又名聚宝门。民间传说建城门挖地基的时候,刘伯温向巨贾沈万三借聚宝盆生土填豁,乃是误缪。聚宝山(雨花台)下,有江南第一寺,由孙权于赤乌十年所建的建初寺,如今名为“大报恩寺”,依旧香火鼎盛、琉璃盖瓦。
雨花台因为日后盛产雨花石闻名遐迩,但如今,雨花石已不再开采于此。关于南朝时期最明显的痕迹,就是东北山岗的梅林岗。雨花台景区一进大门,直接往左手的小路上山,便是雨花阁,远远便能瞧见两三株盛大的梅树招展迎客,梅树下有一块介绍雨花台历史的石碑,藏在落英缤纷处。梅岗就在雨花阁后的一处园林中,绕阁穿林而行,不一会儿便豁然开朗。与梅花山野生肆意、举目而不能及的规模相比,此处景致更显精巧,梅影在回廊与花窗的掩映之间,随着动线改变绽放的姿态,别有风情。
时间回到当代,三国与南朝的痕迹已经风蚀斑驳,徒留蛛丝马迹,刻在石头城里、沉在秦淮河里、葬在梅花林里。辞了梅花山、出了梅林岗,别忘了在山脚下吃个南京大排档、在雨花台对街来碗鸭血粉丝汤,酒足饭饱之余再细细品味,你会发现,在南京,六朝余韵看似随风而逝,却又俯拾皆是。

评论(10)
热度(26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