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江之東》—第三部‧海昌神君(上)— 【文末說明】


◎關於文中的考證、竄改、自創說明◎

一、關於諸葛瑩與陸遜的婚姻

《三國志‧諸葛瑾傳》:「諸葛瑾字子瑜,琅邪陽都人也……(中略)……遭母憂,居喪至孝,事繼母恭謹,甚得人子之道。」又《三國志‧諸葛亮傳》:「亮早孤,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,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。」

名冠三國的諸葛亮與日後的東吳棟樑諸葛瑾是同胞兄弟,但為何諸葛亮跟其於姐弟都在荊州投靠叔父諸葛玄,唯老大諸葛瑾帶著繼母留在江東呢?

這點由於沒有任何記載,我猜測或許諸葛珪(瑾、亮之父)原配早逝,而自己續弦沒多久也死了。這位續弦以今日習俗來說「剋夫」,諸葛宗室內並不喜歡這位續弦。因此逃難時,為了讓叔父願意收留其餘弟妹,只有最年長的諸葛瑾孤身成全母孝,帶著繼母來到江東。

(以下說明對不熟悉吳國史與陸遜其人的讀者來說,是很嚴重的劇透,可暫且忽略不看)

在這樣的假設下,我又多了一層對陸遜婚配的假設。

《陸遜傳》中明言孫權將兄長孫策的女兒嫁給陸遜,但據各方面推估,很有可能陸遜與孫氏結褵時已經34歲。當時正常的年輕男子不可能34歲「才」結婚,因此合理懷疑在此之前,陸遜已經有過一段婚姻。

至於「前任妻子」是誰?我假設為諸葛瑾的妹妹,且就是那位繼母唯一的女兒。會假設陸氏與諸葛氏聯姻的理由有三:

一、兩家都是大族,可謂門當戶對。

二、從兩人傳記中可見陸遜與諸葛瑾友好,且陸遜還與諸葛亮互動也不錯。

三、陸遜曾直接教訓過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,說他長大了會給諸葛家帶來禍害,頗有長輩風範。敢這樣講話的還有一個人,便是諸葛瑾的好朋友張承,他後來娶了諸葛瑾的女兒。

從這三點來看,我覺得諸葛之女很適合成為陸遜的第一任妻子,而從時間點來看,若諸葛瑾有一個妹妹,似乎是比較符合的,加上對其繼母的猜測,便設定其繼母唯一的女兒嫁給陸遜。



二、關於於陸門族長與陸瑁

之前看到一個研究吳史的網友,認為雖然《陸遜傳》明言陸康令其領門戶綱紀,但在當時陸績名聲隆盛,而陸遜名聲次之,因此陸績才是真正的族長。

我對這樣的觀點抱持保留的態度,原則上是否定。這裡的否定是「名分」上的,也就是說,表面上族長仍然是陸遜,負責處理諸多族事。但是實際上,真正在陸氏族內或對外來說有影響力的人,應該是陸績。這點有許多文獻可以作證,不另贅述。

至於為何陸績雖有影響力,卻沒有族長的頭銜呢?首先陸遜執領門戶綱紀是有明確紀錄的,若陸績也成為名義上的族長,史書不應遺漏;當然不排除確有其事但陳壽選擇乎略的可能。

再者,似乎在當時,身體外貌有殘缺的人難以成為領袖(在何處看到相關資料至今找不回來)。比如孫策,為何臉上有傷就疑似被氣死?也可輔證。而陸績有足疾,這或許是他無法名正言順成為族長的原因。當然,以他的知名度跟才學,依然可以製造言論,從而產生更高的聲譽。

這樣的假設成為故事前期陸遜跟陸績互動的基礎,而自孫權請仕後,我安排兩人又一同把這份責任傳遞給陸瑁。

跟陸遜與陸績相比,陸瑁相對避世,傳記中說他大方收養朋友與堂叔陸績的遺孤,且於嘉禾二年重修陸氏族譜,在在有族長風範。另外,陸瑁推拒諸多徵辟而不就,直到嘉禾元年才拜選曹上書。其時陸遜已是萬人之上的上大將軍,弟弟才初入仕途,令人玩味陸瑁如此低調的理由是什麽?

故事中設定陸瑁原本就逃避仕途,也剛好能讓陸遜跟陸績把持家重業託付給他。至於為何後來他又願意出仕為官,且看故事安排。



三、關於甘寧

由於《三國演義》裡的一句「嘗以西川錦作帆布,時人皆稱錦帆賊」,加上自身傳記中的記載「少有氣力,好游俠,招合輕薄少年,為之渠帥;羣聚相隨,挾持弓弩,負毦帶鈴,民聞鈴聲,即知是寧」,在在讓甘寧渾身上下都帶著一股匪氣。近年來,諸多電玩遊戲中的甘寧都設定成水賊出身,甘寧其人已被熟悉三國故事者深深打上盜賊的標籤。

但其實,甘寧非但不是強盜,還應該是富家公子。本傳中記載甘寧是巴郡臨江人,據《華陽國志》第一卷〈巴志〉第十一章:「臨江縣……(中略)……其豪門亦家有鹽井。又嚴、甘、文、楊、杜為大姓……(中略)……甘寧亦縣人,在吳為孫氏虎臣也。」

由上可知,甘寧是「豪門」出身,而且家裡是掌控鹽業的大家族。再看本傳引〈吳書〉:「寧為吏舉計掾,補蜀郡丞。」可見甘寧年輕時也是當過官的,再結合本傳的記載,似乎原本根深蒂固的地痞流氓形象,應該改為:一個愛惹事生非、不務正業的紈褲子弟,從小就是狐群狗黨裡的孩子王,少年時期更是幹了不少荒唐事,後來由家長出來收攤,輸通關節給他混了個官帽。尤以「蜀郡丞」已經是滿高級的官職,類似於當時益州首都所在地的執行副官。

而在《劉璋傳》中引〈英雄記〉有記:「荊州別駕劉闔,璋將沈彌、婁發、甘寧反,擊璋不勝,走入荊州。璋使趙韙進攻荊州,屯朐䏰。」可知甘寧的確當過州牧劉璋的手下,而且之後造反未遂,只好逃亡荊州。

本傳引〈吳書〉記錄他逃難時「寧將僮客八百人就劉表。」其中「僮客」指的是家奴,若非大戶人家出生,如何能在逃難時還帶著八百僮客?若甘寧本身為盜匪,帶的就不該是「僮客」,而是「任俠」、「豪俠」之流。再加上甘寧趨吳後向孫權提出的一番軍事見解,更是可與魯肅的榻上對互為輔證。如此眼光不該出自於一個地痞豪俠,而該是大戶出生,也作過官吏,具有相當概念的人才對。

小說中嘗試還原甘寧的身分,不再採用傳統「錦帆賊」的設定,但保留「錦帆」的形象,加強甘寧此人傑驁不群的特色。原先本傳中描述他「負毦帶鈴」的模樣就已經很生動了,但我更想突出他本為富家子弟的特點,因此再讓他拿家鄉名產的高級蜀錦作帆。

甘寧是我本來就很喜歡的角色,目前只稍作露臉,之後會有非常多的出場機會。



四、關於麻、保二屯

相關考據有一篇非常專業的文章:https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302ad570100hq1n.html

在此不另贅述。



五、關於孫邵

孫邵雖然日後成為東吳的一任丞相,但《三國志》中卻沒有被立傳,僅在孫權的《吳主傳》中簡略提及。《吳主傳》引〈吳錄〉補述了孫邵的生平:「邵字長緒,北海人,長八尺。為孔融功曹,融稱曰『廊廟才也』。從劉繇於江東。及權統事,數陳便宜,以為應納貢聘,權即從之。拜廬江太守,遷車騎長史。」

由此記載我設定孫邵一直跟隨太史慈。太史慈為東萊人,與北海比鄰,且兩人都曾與孔融有過交集,日後都先投劉繇,再歸孫氏,總覺得太史慈與孫邵應是有交情的。文中設定太史慈於病危之際推薦孫邵,孫邵這才走入孫權的視線中,又逢盧江之亂,我就結合《孫韶傳》中在丹徒與孫權對峙的記載,將孫邵的故事縫了進去。



六、關於凌統

相較於甘寧,凌統跟凌操反倒被我設定成豪俠出身,因為投靠孫策才「洗白」身分。至於凌操跟呂範的棋友關係自然是杜撰,陸遜跟凌統在瓊姬湖畔的情誼也是自創情節。(話說瓊姬湖並非虛構,而是今日蘇州的金雞湖,仍然是引人入勝的名勝)

話說回來,整部《大江之東》最一開始的起點,就是陸遜與凌統的相遇。數年前這部小說還只是名為《大江之東.桃花釀》的一篇短文,描寫桃花樹下陸遜偶遇正要追隨父親建功立業的熱血少年,因而勾出心中深埋的出仕的渴望。隨後短文被我擴大,成為這部小說,而這段文字也成為小說中的一段情節。

陸遜與凌統相識瓊姬湖畔的情節雖屬虛構,安排凌統隨陸遜去海昌卻不盡然是無中生有。《凌統傳》中從建安九年隨孫權攻破麻保二屯,到建安十三年再度遠征黃祖,中間這四年的記錄是空白的。我曾想這幾年的凌統是否一直守在麻保二屯?但從上列關於麻保二屯的考據中可知,孫權在這期間仍派他人攻取二屯,那凌統又在哪裡?

凌統名列江東十二虎臣之一,卻有這麽長時間的空白,我個人感到奇怪。加上他十五歲統兵,是吳史中最年輕的將領,而且年輕地不可思議。陸遜十二歲職掌家業,我懷疑背後有顧雍扶持;凌統十五歲領兵,我自然也會假設其中有戲。

《陸遜傳》記載他去海昌屯田,卻因為攻取山越募得兩千私兵。陸遜在此之前全無帶兵打仗的記錄,不免令人猜測是否有人助拳?於是在我的故事中,凌統就成了助拳人,隨陸遜一起成長,也彌補了那四年空白。



七、關於孫尚香與朱然、朱然的妻室

朱然與孫尚香的感情純屬杜撰。由頭為孫權跟朱然是髮小,那麼可以合理推測,朱然跟孫尚香應該也有童年交集。其實在前文多處我已經設有伏筆,暗示兩人兩情相悅。至於周瑜結婚時孫尚相的哭,我個人定調是,當時孫尚香還太小,不懂男女之情,單純覺得大哥答應過自己的事情不算數,「自己的」周瑜哥哥變成別人的了,因為失去了一個「寶貝」而難過,倒不是真的因為無法成為周瑜的妻子而神傷。孫尚香日後跟大喬很親近,跟小喬自然也關係和睦,並無妒嫉之情。

至於朱然的妻子,因為不影響劇情發展,最初的私設為山陰孔氏,後佐證「湖州吳興施氏」的族譜所記:「……(前略)施然者,清河郡守崇公長子,字義封。母舅鎮國將軍昆陵侯朱治見之喜甚,求為後,遂冒姓朱。吳黃武六年,拜征北將軍,封永安侯。赤烏九年,拜大司馬、右軍師。配張氏,生子四:融、紱、績、望。」

依族譜所載,朱然娶張氏,生四子。這張氏身份難考,故以朱然行山陰令,而張紘為會稽東部督尉的地緣關係,私設為張紘之女。至於朱然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迎娶張女,又怎麼處理跟孫尚香之間的感情,且待後文分解。

评论(4)
热度(9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